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整理者按:19999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次盛会,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世纪表彰大会,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史册之上。恰逢盛会举办20周年,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推送《铭记历史 珍惜和平》系列,系统梳理其中17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元勋生平和事迹,望全校师生都能够学习和发扬他们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拼搏,珍惜和平,以所学知识为科技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争名当争国家名,计利当计人民利。

我做事情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只要我的想法能够实现,能够为国家得到好处,我就心满意足了。                                                    

 

——杨嘉墀

杨嘉墀

杨嘉墀(19192006),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工作。领导参加研制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提出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方案与技术设计思想;指导研制原子弹爆炸检测技术、设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863计划”的首倡者之一。

1919716日,杨嘉墀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的一个丝业世家。他从小受“实业救国”的家族理念影响,不进私塾,就读丝业小学;在上海中学的五年锤炼了他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坚强品格。

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他研制的快速模拟计算机和快速自动记录吸收光谱仪等生物医学用电子仪器,被业界命名为“杨氏仪器”。

1956年,他义无反顾地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家当,购买了示波器、振荡器、真空管等祖国科技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仪器,携家人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我国刚刚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四项紧急措施”,杨家墀作为专家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建立自动化技术工具研究室,率先开展火箭探空特殊仪表等探索性研究工作。

60年代初,国家向中国科学院下达任务:研究核爆炸时火球的温度和亮度测量仪,以及冲击波压力测量仪和现场地面振动测量仪——这些仪器测量出的详细数据,对确认原子弹的威力和效应具有决定性意义。杨嘉墀担任技术总负责人,他和项目组成员一起加班加点完成了这项研制工作,部分仪器用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爆测试。

同时,杨家墀还为中国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担任人造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除参与卫星总体方案的讨论外,还对卫星的姿态控制及姿态测量进行了专题论证。经过两个月的工作,总体组提出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设想。杨嘉墀还组织姿态控制小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可采用自动控制实现卫星姿态控制。中国第二颗返回式卫星终于在当年11291106分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六盘公社着陆,基本完成了“把卫星收回来”的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热烈祝贺这一成就。钱学森对站在他身边的杨嘉墀说:“控制有功。”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参与制定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和参加包括第一颗卫星在内的多种卫星的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30多年来,多次参与中国空间计划方案论证工作,主持人造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在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中作出重大献。恰逢杨嘉墀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都会牢记这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以及他身上所闪耀的爱国奉献、团结协作、高瞻远瞩、甘为人梯的功勋科学家精神。